内容简介
“既然要选择写作视角,我希望只保留与斗争相关的物品。”
法国历史学家玛蒂尔德·拉雷尔在继《去他的父权制》之后,决定从小小的日常物品出发,以更加具体、更加鲜明的方式来讲述女性的斗争史。
本书用20个具象的物品,邀您见证200年来女性争取权利平等、经济独立、身体自由的历史!卫生巾、节育环、长裤、衣服口袋、银行卡、小家电……透过这些与女性斗争相关的物品,我们一起用女本位的观察视角,更加细致地贴近女性处境,看女性主义者如何利用物品来表达愤怒、争夺空间、交流观点、发起行动!
准备好了吗?您将看到一场喧闹昂扬的女性主义物品大游行!
翻开本书,掌控自己的身体、财产和权利!

从卫生巾到节育环
作者简介
【法】玛蒂尔德·拉雷尔(MathildeLarrère)
1970年生人,法国历史学家,致力于研究19世纪法国历史、女性史。法国巴黎一大历史学博士,目前任教于巴黎东部马恩-拉瓦雷大学与巴黎政治学院。此外,她是巴黎市历史委员会的成员、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。代表作有《去他的父权制》等。
法国联合电台(FranceInter)称赞她是“一位思考当今世界,甚至准备改变当今世界的女性”。
在玛蒂尔德看来,想要更加具体地讲述女性史,这些与斗争相关的物品至关重要!这些物品您可能很熟悉,并且有些您自己也拥有。
她幽默十足地说道:“这本书本身也是一件物品,它可以在与父权制的斗争中发挥作用。比如,把这本书扔向在街头骚扰您的人。”
译者简介:
樊艳梅,法语译者。现任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研究方向是法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理论。代表译作有《W或童年回忆》等。
相关图书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魔术师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该书通过细腻而深刻的笔触,还原了德国文学巨匠托马斯·曼的一生。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普林斯顿文学课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书中包含三重视角:略萨从作家视角出发,讲述小说创作的缘由、方法与过程,提供关于小说创作的个人经验;鲁文•加略对巴尔加斯•略萨的作品作出文学批评式的解读;学生们则代表好奇心强的读者,向作者不断发问并获得解答。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被遗弃的日子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小说以三十八岁的家庭主妇奥尔加为主角,讲述了她在一个平凡的午后突然被丈夫马里奥遗弃的故事。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重返阿伯丁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《重返阿伯丁》是一部由英国作家凯里·哈德森所著的小说。故事讲述了作者本人从童年到成年的坎坷经历,以及她如何面对并克服过去的创伤。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同意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《同意》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,更是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羊奶煮羊羔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在这个人人都可能成为英雄的对立面的时代,身为作家的我,一面失望地相信写什么都没有了意义,一面又渴望写出自己的“首要”作品。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

